最大尼姑島!島上住著「2萬名修行女」 天黑不準出門「好奇觸碰底線」後果震驚

都市裡,繁華盡染,白天的喧囂中夾雜著些許期盼;霓虹外,看不到的夜色里裹挾著多少焦慮辛酸,當今社會,步履匆匆,日異月更,但誰又能想到在遠離這燈紅酒綠的現代都市中,還有一處真正的凈土仍存於世——它就是覺姆島


Advertisements

覺姆島是亞青寺下轄的修行地,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白玉縣,它位於高原之上,所處的地域海拔高度在4千米以上,所以說若想進入覺姆島,需要越過荒蕪的草原和兩座四千米的高山。

青亞寺包括了覺姆島和對岸的扎巴島,這是一座特別的寺廟,依靠四川獨有的地勢依山傍水建造而成,氣候適宜,溫潤可人。

如果有幸來到這裡,遠遠望去,紅紅的小房子整齊排列就好像童話世界里的精靈屋一樣。


Advertisements

如果時間合適,你還可能會看到一群身穿紅衣服,統一髮型的尼姑出行,場面十分震撼,乍一看,就像是一條條紅絲帶,隨風飄動。


Advertisements

「覺姆」一詞來自藏語的音譯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「尼姑」,此外,也有「女修行者」和「聖女」的意思,而且由於覺姆島接近藏族人民的居住地,所以大部分的修行之人都是藏族人。

這座覺姆島是名副其實的尼姑島,即使有少量男性,也是10周歲以下,因此大家都對這個神秘的地方產生了嚮往之情,但無奈這裡戒規森嚴,這裡作為旅遊之地也是近些年才有的事,並且只允許心無旁騖的女性遊客進入。

在這座島的對面,有一座和尚島,在這座島上沒有任何女性,在這裡他們被稱作「扎巴」,尼姑島和和尚島被一條叫做昌曲河的河流一分為二,這兩座島之間一般是沒有要求的,即使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幫忙,對方也會在天黑之前離開。

雖然亞青寺中的人數很多,但他們也是十分嚴謹的,為避免不必要的意外,這裡的住持會對前來修行的僧尼都會發放修行證書,有了這本證書,他們才可以在這出入修行。

Advertisements


對現代都市的人來說,尼姑這個詞是那麼的遙遠和陌生,但在她們的世界中,也有屬於自己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。

這裡沒有電,沒有網,沒有鬧鐘,沒有手錶,他們每天根據太陽來判斷時間;做飯或吃也是自己去河邊打水,有時一個人扛不動就叫來別人一起幫忙,但他們也沒有喊過一句累;洗衣服也是和古人一樣在河邊跪著敲打。

Advertisements


那她們的具體生活是怎樣的?

在這裡,覺姆每月都會有三百元的經費,他們可以選擇拿著這些錢去食堂就餐,或者去集市上買菜自己回來做,但他們是絕對禁止吃肉的,這是一個僧人最基本的底線。

她們所居住的房子也不像我們平常人所居住的那樣,她們房子的高度普遍在一米多或兩米,對此有人會產生疑惑,這樣矮的房屋難道不會碰頭嗎,其實房屋對於覺姆來說,就是一個睡覺和打坐的地方,所以完全不會她們的生活造成影響。

Advertisements

而且秉持著自力更生的觀念,她們的房子也都是親力親為的,建房所用的材料都是自己去找的,房間里的內部設施也是非常簡單,只有一張床,一把椅子和一個用來打坐的墊子,完全符合修行人的特性。


Advertisements

覺姆的著裝更是簡單至極,一年四季都披著她們的紅色僧服,縱使這件服裝在夏季讓她們感到悶熱難耐,冬季又不敵風寒。

之所以著裝紅色,是因為紅色在藏族佛教中代表著神聖、純潔,但比起耀眼的衣服,她們臉上的神情更能表達這重寓意。

由於覺姆畢竟是女人,所以她們也會在房間里簡單的裝飾一下,例如,用小礦泉水瓶或火柴盒去栽種一些花花草草,使房間看起來更有生機一些,也好修身養氣。


如此聖地,戒規也是十分嚴格的,三餐絕對不可以有葷類,需要購買的東西必須在白天準備齊全,晚上是絕對不允許外出的,雖然這裡戒律森嚴,但這恰恰也給了潛心修行的人一個絕佳的修身之地。

制定天黑不許出門的規定,原因有二,其一,人都有追求安逸享樂的本性,修行者們也是如此,他們自知如果不和外界俗世的干擾斷絕徹底,自己不會真正靜下心來進行真正的修行。

其二,這麼做是為了故意降低修行者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準,以便真正達到苦修的根本目的。

這裡的覺姆有各種各樣的人,當然也包括單親媽媽,這裡雖然規矩很嚴,但也並不是冷酷不盡人意,考慮到有些前來修行的人有些擔任著單親媽媽的角色,所以這裡有規定:10周歲以下的孩子(無論男女)可以跟著媽媽一起前來修行。

當然,雖然是孩子,但這裡的規矩不能破,無論多大的孩子,他們的一日三餐也都是素食,不會出現一點葷腥。

曾經有一個小男孩因為年紀小,又不懂得那麼多規矩,在一次自己很饞的時候,就問母親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吃肉,母親趕緊捂住了他的嘴巴,並張望周圍有沒有人聽到。


然後告訴他,這裡的人都是吃素食的,在這裡永遠也不會出現沾染葷腥類的食物,男孩記住了母親的反應和說的話,以後再也沒有問過此類的話,並自覺融入大家,成為真正的「素食主義者」。

當單親媽媽所帶來的孩子達到10周歲的時候,女孩會留在覺姆島,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的覺姆,日常生活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。

而男孩就不一樣了,他們首先要經歷分別之苦,去到對面的扎巴島,跟著那裡的和尚一起修行和生活。


小小年紀就離開了母親,又從一個周圍滿是尼姑的地方到了一個身邊全是和尚的環境中,他們自然會不太適應,沒準還會耍小孩子脾氣。

但隨著日子的消逝,以及周圍年長的和尚的幫助撫慰,他們也會慢慢適應這裡的生活。

並逐漸幫著和尚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例如在他們建房子的時候跟在他們後面撿一些瓦礫、石塊,在慢慢的幫忙中,他們逐漸成長,漸漸地成為一個真正的扎巴。


也會慢慢淡化對母親的想念之情,從分離的那天起,母子倆就註定要進行兩種生活,期間也不太會見面,即便又偶然的機會相見了,迫於規矩,兩人也不會進行太多的交流。

對於這種現象,對常人可來說可能會覺得這是強迫他們斬斷親緣,未免有些太不盡人意了,但這對於修行教徒來說卻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。

因為佛教講究四大皆空,佛教徒要斬斷七情六慾,真正做到內心「空空如也」,這樣的分別對他們來說是一項考驗,更是一種歷練,經此一番,他們的內心都會更加淡然,對佛教的參悟也會更上一個層次。
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