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生痛斥:老人癡呆最早信號「才不是忘東忘西」! 而是頻繁「出現5異常」:早發現就能早踩剎車
實戰技巧:不妨 「逼迫」 長輩玩成語接龍的遊戲,或者讓他們大聲朗讀報紙。這就如同給大腦這個 「檔案櫃」 重新貼上防撕標籤,還能夠及時揪出潛伏在語言系統裡的 「病毒」,幫助恢復語言功能。
異常4:判斷力掉線,秒變 「反向理財大師」
趙叔叔最近的行為,可讓兒女們操碎了心。他突然像著了魔一樣,把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養老錢,一股腦兒全砸進了所謂的 「區塊鏈養生床墊」。兒女們得知後,趕忙上前阻攔,可趙叔叔卻像被洗腦了一般,根本不聽勸。先別急著指責趙叔叔人傻錢多,這很可能是他大腦裡的眶額皮質受損發出的危險信號。眶額皮質這個區域,專門負責風險評估,就好比大腦裡安裝的一款 「防詐 APP」。
Advertisements
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研究發現,在早期癡呆患者中,有 23% 的人會突然對高風險投資產生濃厚興趣,沉迷其中;17% 的人則失去了基本的金錢管理能力,比如會重複繳納水電費,甚至輕易給陌生人轉賬。
人間清醒指南:要是長輩開始迷信 「養生神藥」,或者出現瘋狂購物的行為,千萬別和他們硬來。可以帶著他們玩大富翁遊戲,通過在虛擬世界裡體驗破產的經歷,重新啟動大腦的風險預警程序,幫助他們恢復判斷力。
異常5:生理時鐘 「叛亂」,覺醒 「夜貓子之魂」
吳婆婆最近的作息,可把兒女們折騰壞了。她常常在凌晨三點的時候,精神抖擻地折騰著要 「去早市買菜」。大半夜的,兒女們被吵得困意全無,疲憊不堪。這可不是什麼更年期的 「升級版」 表現,而是下丘腦視交叉上核(也就是人體生理時鐘的總部)被 tau 蛋白攻陷了。
Advertisements
《中華老年醫學雜誌》在 2024 年發表的研究證實,晝夜節律紊亂的人,患癡呆的風險會提升 2.3 倍。更可怕的是,這種生理時鐘異常的情況,比記憶衰退平均要早出現 2.8 年。
硬核應對:不妨給長輩的卧室安裝一盞日出模擬燈,設定在早上 6 點的時候自動漸變亮光。這就如同給生理時鐘總部空投了增援部隊,能夠有力地將 tau 蛋白 「游擊隊」 按在地上,讓生理時鐘恢復正常運轉。
防癡呆狠招:讓大腦天天 「活力四射」
別再幻想著有什麼神奇的 「補腦神藥」 能預防老年癡呆了,醫生們早就深知其中的關鍵:預防癡呆的核心就在於三招 —— 社交、運動、新鮮感。
每周組局打麻將:武漢同濟醫院的實驗表明,打麻將的時候,大腦的血流速度會提升 40%,這就如同給大腦裡的神經元做了一場舒適的 SPA,讓它們活力滿滿。
Advertisements
每天倒著走 200 步:打破日常運動的慣性,這樣能夠迫使海馬體長出新細胞,效果就好比給大腦的 「硬碟」 進行了擴容,提升大腦的存儲和運轉能力。
每月學個新技能:60 歲的大爺去學街舞,70 歲的奶奶嘗試玩說唱,這種 「跨界挑戰」 能夠讓人腦溝回多長幾道褶子,增加大腦的複雜性和靈活性。
下次當你看到長輩炒菜忘放鹽時,先別著急調侃。趕緊掏出手機,悄悄錄下一段影片。要是發現他們對著遙控器喊 「筷子」,盯著電梯按鈕發呆,或者突然對著空氣傻笑 —— 這些,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紅色警報。老年癡呆可不是突然降臨的一道閃電,而是像悄悄滲透的酸雨,一點點侵蝕著大腦的健康。抓住這 5 個異常信號,就相當於在腦細胞大規模 「陣亡」 之前,搶修最後的防禦工事。我們可以平靜地接受長輩慢慢變老,但絕不能容忍他們的 「靈魂被偷走」。
來源:toutia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