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了恐喪命!這4種酒「已被列入黑名單」:為了身體好不要碰
1985年出生的小鄒(化名)是某銀行的客戶經理。某個夜晚,為了陪客戶應酬,他喝到趴倒在餐桌上。同事們以為他只是喝多了睡著了,就把他送回飯店房間休息。
第二天早上,大家發現小鄒一直沒起床,進房間一看,沒想到年僅40歲的他已經永遠離開了。經法醫診斷,是急性酒精中毒奪走了他的生命。
而這並非個例,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導,截止2019年為止,全世界每年約有260萬人死於飲酒。其中,20-39歲的年輕人佔比最高,達到了13%。
觸目驚心的數據背後,是酒精對身體的全面「擊潰」。

(圖為示意圖/Welcome to the Jungle)
Advertisements
酒精就像個狡猾的「潛伏者」,早已被世衛組織貼上1類致癌物的標籤,一旦潛入我們的身體,便開始到處「闖禍」,從大腦到生殖器,無一倖免。
肝臟是代謝酒精的主要場所,長期喝酒或總是喝大酒,很容易出現脂肪肝或肝硬化,這些疾病繼續發展,就有可能引發癌症。
據世界衛生組織、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等綜合研究,酒精至少與7種癌症存在直接因果關係,包括口腔癌、咽喉癌、食道癌、肝癌、結直腸癌、乳腺癌、胃癌等。

(圖為示意圖/Global News)
Advertisements
而《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》上的一項研究發現,2017年歐盟有近23000例新發癌症病例與輕度至中度飲酒(每天<20g純酒精)有關,占所有酒精歸因癌症的13.3%。
也就是說,即使每天少量飲酒,仍然會增加患癌的可能性!
更可怕的是,有些酒不只有酒精本身的危害,還暗藏多重傷身陷阱,稍不留神就可能遭遇致命風險。
(圖為示意圖/Euronews)
Advertisements
喝酒傷身,「喝錯」酒更傷身,特別是以下幾種!
1.:無生產日期、無質量合格證、無生產廠家的散裝酒。
這類酒一般通過流動攤、小作坊等渠道售賣,沒有任何質量保證,存在很高的安全風險。
首先,三無散酒可能存在用料問題。
有研究指出,如果使用了品質較差的高粱、木薯等原料,易使酒(尤其白酒)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超標,大大提高致癌風險。
其次,衛生條件也難以保證。
環境髒亂且沒有嚴格的殺菌環節,可能混入黃曲霉菌、赭麴黴和大腸桿菌等各種致病菌,輕則嘔吐腹瀉,重則器官衰竭甚至死亡。
2:盜版假酒。
它們披著正品的外衣,包裝幾乎以假亂真,價格卻便宜得離譜。有人被迷惑誤買,也有人圖省錢、充面子故意購買。

Advertisements
為節省成本,很多廠家會使用工業酒精,其中混含著十分兇險的甲醇。雖然甲醇是釀酒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產物,但正規廠家能夠通過工業化手段去除甲醇,黑心廠家則可能沒有這一步!
據《中華急診醫學雜誌》的一份研究,攝入甲醇100mg/kg體重,人就會出現頭暈眼花、噁心嘔吐等中毒反應,嚴重時可能失明,而達到0.3-1g/kg體重則可能致命。

Advertisements
可怕的是,我們消費者很難得知酒中的甲醇含量究竟有多高,也許喝10杯還沒事,也許喝半杯就中招。
此外,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讓酒看起來更「掛杯」,還可能會偷偷添加塑化劑。
這種物質雖然能讓酒看起來更濃稠,但長期攝入,可能使肝腎等器官受到不可逆性損傷。同時,它還被證明具有生殖毒性,不僅會幹擾內分泌,甚至可能影響生育能力。

(圖為示意圖/UK Addiction Treatment Centres)
3:藥酒
酒是一種良好的溶劑,某些中藥材溶於其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療效,因此不少人認為藥酒能夠預防疾病、延年益壽。
然而,藥酒的本質更傾向於「葯」而非「酒」。它的製作複雜而精細,不同的藥材對浸泡時間、酒精濃度等都有嚴格要求。
如果買的是三無產品,或者自己隨便照著網上配方泡,不但可能沒用,搞不好還會中毒,嚴重甚至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