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體有癌,耳朵先知!耳朵「出現3個異常」暗示癌症來敲門了

更隱蔽的是,癌細胞會通過血液或淋巴傳播,最早在耳後淋巴結現身。這些地方不像頸部那樣容易引起注意,所以很多人根本不會去摸,也不會想到它出了問題。

耳朵問題的「時間跨度」尤其關鍵。如果你發現自己耳鳴超過兩周,或者耳後腫塊超過一個月不消,即使沒有其他症狀,也該去檢查。不是去挖耳朵,而是做一個鼻咽、頸部的影像學檢查,可能更有意義。


Advertisements


身體不會無緣無故地出問題。只是多數人等著「明顯的不適」才行動。而癌症往往在不明顯的時候已經開始布局。

醫生最怕的不是病重,而是病發現得太晚。耳朵其實提供了不少線索,只是太容易被當作小事處理。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,耳鳴耳堵成了「正常衰老」的一部分,這種認知本身,就是個誤判。

生活中確實很多耳部問題是良性的。比如中耳炎、耵聹堵塞、聽神經疲勞。但它們一般會隨著治療或休息改善。而癌症相關的耳部癥狀,往往「打死不走」。


Advertisements


判斷的關鍵不在於症狀本身多嚴重,而在於它的「賴著不走」。就像一個陌生人老住你家不走,你總得想想是不是出了大問題。

從醫生的角度講,不建議大家一出現耳鳴就去查癌。但對於那些持續、單側、反覆的耳部問題,確實不能掉以輕心。不是自己嚇自己,而是給自己多一道保險。

癌症不是突然到來的,它是慢慢堆出來的。而耳朵,可能就是它在敲門。聽不聽得見,全看你有沒有意識去留神。


Advertisements


身體的每一個角落,都有可能是一把鑰匙。耳朵這個角落雖然小,卻可能打開一個大問題的入口。不是讓人焦慮,而是提醒大家別忽視。

從健康管理的角度,耳朵其實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「哨兵」。它靠近大腦,連接咽喉,通著氣道,周圍布滿神經和血管。這個結構複雜的區域,小小的風吹草動,可能牽出一連串的問題。

尤其是三高人群、長期抽煙飲酒者、家族有腫瘤史的人群,更要重視耳部異常。這幾類人,本身就是高危群體,任何異常都不該掉以輕心。



不是所有異常都是癌,但所有癌幾乎都有前兆。只是這些前兆,往往藏得深,躲得巧。耳朵的信號,就是其中一個。

耳朵的信號不是最明顯的,卻可能是最早的。忽略它,也許只是錯過了一次「提早報警」的機會。聽見了,就別裝沒聽見。


來源:toutiao

Advertisements

回首頁

2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